郡楼有遗唱,新和敌南金。境以道情得,人期幽梦寻。
层轩隔炎暑,迥野恣窥临。凤去徽音续,芝焚芳意深。
游鳞出陷浦,唳鹤绕仙岑。风起三湘浪,云生万里阴。
宏规齐德宇,丽藻竞词林。静契分忧术,闲同迟客心。
骅骝当远步,鶗鴂莫相侵。今日登高处,还闻梁父吟。
###译文
郡楼之上留存着前人遗下的吟唱佳作,我新和的诗作可与珍贵的南金相媲美。这一方佳境因有道者的情怀而被发现,人们期待着在幽梦之中去探寻它。
层层的轩廊隔绝了炎炎暑气,在高远的旷野上可尽情地眺望。凤凰离去但美好的声音仍在延续,灵芝虽焚但芬芳的意味更加深沉。
游动的鱼儿游出了危险的水浦,唳叫的仙鹤环绕着仙山。风起时三湘泛起波浪,云涌处万里天空布满阴云。
宏大的规划可与有德者的风范相齐,华丽的辞藻在文坛中竞相争艳。静静地契合着为君分忧的策略,闲暇时有着同样等待客人的心境。
骏马应当迈向远方,杜鹃鸟不要来侵扰。今日登上高处,还能听到《梁父吟》的歌声。
###鉴赏
这首诗整体意境开阔,情感丰富且蕴含着深刻的寓意。开篇以郡楼遗唱和新和诗作对比,展现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。“境以道情得,人期幽梦寻”营造出一种空灵、悠远的氛围,暗示了对美好境界的追求需有超凡的心境。
“层轩隔炎暑,迥野恣窥临”通过描写轩廊和旷野之景,既体现出环境的清幽宜人,又有诗人超脱尘世之感。“凤去徽音续,芝焚芳意深”运用比喻,凤凰和灵芝象征着美好、高洁的事物,即便消逝或受损,其影响和精神仍在,富有哲理。
“游鳞出陷浦,唳鹤绕仙岑”描绘出自由、灵动的画面,象征着摆脱困境、追求高远。“风起三湘浪,云生万里阴”以宏大的自然景象,增添了诗的雄浑气势,也可能暗示着世事的变幻无常。
“宏规齐德宇,丽藻竞词林”体现了诗人的抱负和才华,希望在品德和文学上都有所建树。“静契分忧术,闲同迟客心”则表达了诗人既有为君分忧的责任感,又有闲适等待友人的雅趣。
“骅骝当远步,鶗鴂莫相侵”以骏马和杜鹃鸟作比,激励自己要勇往直前,不要被外界干扰。最后提到《梁父吟》,可能暗示着诗人有着像诸葛亮一样的济世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象丰富,将写景、抒情、言志融为一体。
郡楼有遗唱,新和敌南金。境以道情得,人期幽梦寻。
层轩隔炎暑,迥野恣窥临。凤去徽音续,芝焚芳意深。
游鳞出陷浦,唳鹤绕仙岑。风起三湘浪,云生万里阴。
宏规齐德宇,丽藻竞词林。静契分忧术,闲同迟客心。
骅骝当远步,鶗鴂莫相侵。今日登高处,还闻梁父吟。
我需要基于这个诗词的内容,查找或想象它的背景。诗词是中文的,看起来像是一首古诗,可能出自某个诗人或时代。
分析诗词内容:
-诗词涉及“郡楼”、“遗唱”、“新和”等,似乎与地方官员或楼阁相关。
-有“境以道情得”、“人期幽梦寻”,暗示道家思想或隐逸主题。
-“层轩隔炎暑”、“迥野恣窥临”,描述建筑和自然景观。
-“凤去徽音续”、“芝焚芳意深”,可能用典,凤和芝是吉祥物,可能象征某种失落或传承。
-“游鳞出陷浦”、“唳鹤绕仙岑”,自然景象。
-“风起三湘浪,云生万里阴”,三湘是湖南的古地名。
-“宏规齐德宇,丽藻竞词林”,提到文采和文学。
-“静契分忧术,闲同迟客心”,可能与忧愁和闲适相关。
-“骅骝当远步,鶗鴂莫相侵”,骅骝是骏马,鶗鴂是恶草,可能象征远行和避免障碍。
-“今日登高处,还闻梁父吟”,梁父吟是诸葛亮的歌谣,可能暗示怀古或贤人主题。
从内容看,这可能是一首登临之作,涉及历史、自然和人文元素。可能是在某个历史时期,作者登楼怀古。
我需要“查找或想象”背景。指令说“查找”,但这是诗词,不是历史事件,所以我可能需要基于内容想象背景。
要求是“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”,不包含任何解释。
所以,我必须创建一段文本,描述可能的背景,但只返回背景文本,不加任何其他东西。
背景应该基于诗词内容:
-地点:可能在某个郡的楼阁,如湖南的某个地方,因为提到了“三湘”。
-时间:古代中国,可能唐宋时期,因为诗词风格类似。
-事件:作者登楼,回忆过去,可能是在某个纪念日或个人情感触发。
-主题:怀古、隐逸、自然之美、人生感慨。
想象背景:
-假设这是一首诗,作者是古代诗人,如杜甫或李白,但没有指定。
-背景:诗人登上郡楼,看到景色,回忆历史人物如诸葛亮(梁父吟),表达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。
但指令是“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”,所以我需要写一段描述背景的文本。
例如:
“在唐代湖南的一个郡城楼,诗人登上高楼,远眺山水,感慨历史变迁,回忆古代贤人。”
但要确保是基于内容,不要添加事实。
指令说“查找或想象”,所以我可以想象。
最终输出:只返回背景文本。
结构:背景文本应该是一个连贯的段落或几句话,描述场景。
例如:
“某年夏天,诗人登上郡城的高楼,避暑纳凉,眺望远方的山水野景,联想到凤凰离去的哀音和芝草焚毁的深意,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寄语。”
但要简洁,只返回背景。
指令说“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”,所以可能是一个段落。
现在,诗词末尾有“今日登高处,还闻梁父吟”,表明是登高时听到的。
所以,背景可能是:作者在某个历史时刻登高,听到旧时的歌谣,引发怀古之情。
地点:郡楼,可能在南方。
时间:古代。
事件:登楼活动。
创建背景文本。
在某个炎热的夏日,诗人登上郡城的高楼,避开酷暑,远眺辽阔的野外景色,回忆起凤凰离去的哀婉余音和芝草焚毁的深意,感慨历史变迁,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祝福。
郡楼有遗唱,新和敌南金。境以道情得,人期幽梦寻。层轩隔炎暑,迥野恣窥临。凤去徽音续,芝焚芳意深。游鳞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