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经绝脉塞,复见断肠流。送子成今别,令人起昔愁。
陇云晴半雨,边草夏先秋。万里长城寄,无贻汉国忧。
接下来,考虑诗的结构和情感。前两句讲离别和愁绪,中间两句写景,最后两句表达守卫边疆的决心。这可能是在送别将士或亲人的场景,或者诗人自己戍边时的感慨。结合“送子成今别”,可能有送别儿子或亲人出征的情节,所以背景可能是唐代或汉代的边塞,有戍边、离别、忧国的情怀。
需要确认历史背景,比如汉朝和唐朝都有边塞诗,但诗中提到“汉国忧”,可能更偏向汉朝,但“长城”在汉朝并不像明朝那样著名,不过汉朝确实有长城的部分。不过也有可能诗人用汉朝来代指,或者有其他朝代的可能。不过用户可能不需要具体朝代,而是更关注场景和情感。
综合来看,背景应该是边塞送别,将士出征,诗人表达对离别的哀愁和对国家的忠诚,同时描绘边塞艰苦的环境,以及守卫边疆的责任感。需要把这些元素整合成一段简洁的背景描述,不带解释,只陈述背景。
常经绝脉塞,复见断肠流。送子成今别,令人起昔愁。陇云晴半雨,边草夏先秋。万里长城寄,无贻汉国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