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月当楼满,寒江动夜扉。
委波金不定,照席绮逾依。
未缺空山静,高悬列宿稀。
故园松桂发,万里共清辉。
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,正对屋舍,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,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。
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,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老旧。
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,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。夜空中月光皎洁,群星稀廖。
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,桂花正香,在这明净的夜晚,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。
①梁武帝诗:“慅慅孤月帷。”
②何逊诗:“寒江复寂寥。”庾肩吾诗:“高楼开夜扉。”
③《月赋》:“委照而吴业昌。”郊祀歌:“月穆穆以金波。”
④《六韬》:“纣时以绮为席。”邹阳《酒赋》:“绡绮为席。”“绮逾依”:(席子上的)光彩更加柔美。
⑤《释名》:“月缺也,满则缺也。”陶弘景诗:“空山霜满高烟平。”\"未缺“:指月圆。
⑥《淮南子》:“高悬大镜。”《月赋》:“列宿掩缛,长河韬映。””列宿“:指众星。
⑦何逊诗:“独守故园秋。”《杜臆》:松桂发,犹言松菊犹存。张正见诗:“松桂此真风。”
⑧傅玄诗:“皎皎濯清辉。”《月赋》:“隔千里兮共明月。结联本之。”胡应麟曰:杜有太巧类初唐者,如“委波金不定。照席绮逾依”,有太纤近晚唐者,如“雨深荒院菊,霜倒半池莲”。
参考资料:
1、(唐)杜甫著,(清)仇兆熬注 .杜诗详注 :中华书局出版社 ,2007-6-1 .
译文: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,正对屋舍,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,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。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,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。秋天的深夜,月光皎洁,洒在空山上,更显得寂静。月亮高悬,群星稀疏。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,桂花正香,在这明净的夜晚,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。
鉴赏:全诗八句四联,以月为线索,分别描写了明月当空、月映寒江、月洒席面、月照空山等不同场景。开篇“孤月当楼满,寒江动夜扉”,描绘出孤月高悬、寒江波光的景象,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。“委波金不定,照席绮逾依”,通过描写月光下波光闪烁、绮席生辉,细腻地表现出月光的灵动与柔美。“未缺空山静,高悬列宿稀”,进一步刻画了明月高悬、空山寂静、星宿稀少的画面,突出了月夜的清幽宁静。尾联“故园松桂发,万里共清辉”,由眼前的明月联想到故乡的松树和桂花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,同时以“万里共清辉”将情感升华,使全诗意境更加深远。整首诗写景细腻,情景交融,将诗人的孤寂思乡之情融入到对月夜景色的描写之中。
孤月当楼满,寒江动夜扉。
委波金不定,照席绮逾依。
未缺空山静,高悬列宿稀。
故园松桂发,万里共清辉。
我需要分析这首诗词,查找或想象其创作背景。背景应该包括诗词创作的时间、地点、作者经历、情感或事件等。
先看诗词内容:
-"孤月当楼满":孤独的月亮照满楼台。
-"寒江动夜扉":寒冷的江水,夜晚的门扉在动。
-"委波金不定,照席绮逾依":波浪上的金色光不定,照在宴席上,绮丽的景象更显得亲近。
-"未缺空山静,高悬列宿稀":月亮未缺,空山安静,高高悬挂,稀疏的星星。
-"故园松桂发,万里共清辉":故园的松树和桂花在生长,万里共享清辉(月光)。
这看起来像是一首咏月诗,表达了孤独、思乡之情。可能作者在异乡,望着月亮思念故乡。
我需要查找或想象背景。指令说“查找或者想象”,所以我可以基于诗词内容推断或想象背景。
常见咏月诗如李白的《静夜思》,表达思乡。这首诗可能也是类似主题。
假设作者是李白或其他唐代诗人,因为诗词风格古典。
背景想象:
-地点:可能在江边或楼阁,夜晚。
-时间:月夜,秋季或冬季,寒冷。
-作者经历:可能作者离乡背井,漂泊在外,思念故乡。
-情感:孤独、寂寞、思乡。
指令要求: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,不要包含任何解释。所以,我需要写一段描述背景的文本,但只返回背景本身,不加解释。
例如,背景文本:"一个秋夜,诗人在江边的楼阁中独坐,望着孤月,思念远方的故乡。"
但要确保只返回背景文本,没有其他内容。
用户提供了原始文章用
标签,但这只是格式,我需要忽略格式,只关注内容。
诗词似乎是完整的,可能是从某处引用的。我需要基于此创作背景。
步骤:
1.理解诗词主题:思乡、孤独、月夜。
3.构建背景文本:简洁描述场景。
背景文本应该客观描述,不要带入我自己的解释。
指令说“查找或者想象”,所以我可以想象一个合理的背景。
最终输出:只返回背景文本。
孤月当楼满,寒江动夜扉。委波金不定,照席绮逾依。未缺空山静,高悬列宿稀。故园松桂发,万里共清辉。